4574335948_d32a2c805a.jpg 

父後七日,2010年夏天上映的一部國產電影,

這部電影在試映後就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此片的風格與評論,

很不錯的一部國產電影,我極有興趣,無奈一直找不到時間去電影院,

我記得同時期我一直想看的電影還有"唐山大地震"及"海洋天堂",

"唐山大地震"上個月在pps上看過了,的確把我搞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

只要是當媽的人,應特能感受到"唐山大地震"裡那種母親失去孩子的慟,

不過今天不提"唐山大地震",今天要談的是"父後七日"。

 

這部電影,大綱是在表述一對南部兄妹失去父親,為父親辦喪事的七日點滴,

而喪事是以傳統的喪禮來籌辦,這種傳統的道教式喪禮儀式非常繁雜,

台灣現在辦喪事其實已經簡化(有效率)很多,

但在中南部大都還是採行這種繁複的傳統道教式喪禮,(就連婚禮也是)

片中很直接的以師公在畫符做法及孝女白琴"工作"前的準備做為開頭畫面,

但卻是以希伯來民謠Hava Nageela做為背景音樂,(而且還很大聲)

這樣突兀的配置讓人一開始就有種荒腔走板的搞笑意味,

這樣的畫面及音樂很直白的道出:「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台灣式喪禮電影。」

隨著這首民謠的輕快曲風,看片的心情也跟著輕鬆起來。

 

在觀看電影當中,我也一邊回憶起國中時阿公阿媽過世時的情景,

阿公阿媽過世時間相隔十來天,所以他們是葬在一起,

他們的喪禮也是採最傳統道教式喪禮,

從大七(頭七)到滿七(第49天)的所有道教儀式全都做,

在我記憶中,那是段很煩悶的過程,

阿公阿媽是老一輩(日據時代)的人,所以他們有極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

因此小時候和他們不是很親近,在他們雙雙過世後,

我連一滴眼淚也沒掉過,

頭七、三七、五七、滿七的儀式,

每一次都得聽道士指示全家配合又跪又轉圈又罰站的搞上一小時左右,

很煩,記憶裡就覺得,怎麼會這麼麻煩!

片中也有類似的作法儀式,我截取一小段po上來~

 

 

 

 

父後七日的法事還只辦七天而已,算很精簡了,

那時我還是如常每天上課、補習,回到家大廳上就放著二具棺材跟靈堂,

我都是看也沒看就直接上樓做功課,

那時被這場喪事累到的,就爸媽跟老哥,

聽老哥說他那時足足守了49天的靈,

老爸留了49天的鬍子,那模樣我還記得,像短髮的麻原彰幌,

那時的他如果要去銀行辦事,會叫我哥去代辦,

他不敢去,因為那樣子太猥瑣了,怕被人誤會是搶銀行的壞人,

我記得,一直到出殯那天,除了公祭外,其中一個儀式,

道士要求我跟我媽得一邊哭一邊跪爬到棺木旁,

那段路不長,約五公尺左右,但卻是滾燙的泊油路,

我不太甘願的跪爬著,真的哭不出來,只好把頭垂低,藉擦汗之勢偽裝成像在擦淚,

輪到我媽爬時,她一跪下,立刻大哭,邊跪爬邊嚎哭,

我在一旁驚到嘴巴都忘了闔上,

要知道,從阿公阿媽過世到忙這一個多月來的繁複喪事,

我都沒看到我媽掉過淚,只知道她一直很忙很累,

而且據我那時了解,我阿公阿媽是很傳統老一輩的公婆,

對待媳婦方式極嚴苛,我媽從嫁給我爸後就吃了不少苦,

我一直以為,我媽是不喜歡阿公阿媽的,

而且在她下跪前一刻,她的神情是很平常自然,

天曉得,她怎麼一跪下去就能立刻哭得這樣肝腸寸斷,

現在,其實我早已理解,

她的痛哭,無關乎她對自己公婆相繼辭世的不捨傷心,

她單純,只是哭點很低而已....= =

 

 

我還記得,出殯當時,老爸也有請孝女白琴,

我的印象裡,她哭得很假、很吵,

那種哭法,就如片頭一開始的孝女白琴在"哭"之前在化粧時說的:「嘿哭無眼屎啦!」

我當時不懂,其實到現在也不懂,孝女白琴存在的意義到底為何,

需要她這樣假惺惺的大聲乾嚎,是為了誰?

真是為了棺木裡已成腐屍的逝者?

還是為了那些哭不出來的家屬刻意增添並誇大悲傷藉此昭告世人的表象作態?

總之,我很不以為然,不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

此片當中,有不少傳統喪事裡的道教儀式,

以現今的社會角度來看,這樣的儀式頗鄉愿但又使人發噱,

 

 

 

 

 

 

其實這部片最感傷的地方,我看得到,卻感覺不到,

不是這片子拍得不好,而是,至今我生命中最愛的親人,都還在我身邊陪著我,

我沒有真正失去親人的經歷,

所以無從感受到片中那種對親人逝去的驚厄,不可置信所缺乏真實感,

而又在某天的某個思緒點爆發了因生活消磨所刻意隱藏的悲傷,

這樣的悲痛極突然又劇烈,是場暴衝又無法抑制的徹底块堤,

我可以理解那樣的眼淚,卻不能真實感受,

就這點來說,我覺得我很幸運,因為摰愛的親人都仍在身邊,沒有離開,

所以我可以很幸福的感受不到這部片裡那種勾出對逝者因想念所塵封已久的傷痛,

飾演詩人道士的吳朋奉,他說,他在台北電影節時去看這部片,

他不是去看電影的,他自己演的他看過太多遍,他進戲院是為了觀察觀眾反應,

他坐在逃身門的邊邊,某個他認為沒哭點的地方,

(註:他個人認為,女兒生日.爸爸給顆粽子有什麼好哭的?給女兒拖鞋穿 有什麼好哭的?背著爸爸的遺照騎車有什麼好哭的?)

但他卻看見,他的左前方有個女孩子用力摀住嘴,低著頭,哭到抽慉不止,又不敢出聲.電影也看不下去了....

(註:引述吳朋奉影評網址:http://7daysinheaven.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30.html)

 

 

 

片中有一段,在女兒拿著洗好父親的遺照回家路上,

騎著機車回憶著父親在世時疼愛她的點滴,

那一段,頗讓我感動,

以前聽人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

所以當爸爸的都特別疼女兒,

其實我一直很相信這點,

因為我也有個很寵我的父親,

老爸對我的寵溺,幾乎可以說是沒底限的溺愛,

片段裡父親在女兒滿18歲的成人禮,是教她騎摩托車,

很巧的,我人生中第一次學騎摩托車的啟蒙老師,

就是我老爸,那年我17歲~(笑)

 

 

 

 

去年也看過一部在講述葬禮的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那部片也是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將死亡的悲傷昇華,

但我反而對這部"父後七日"感覺更深,

它談的,是台灣人面對親人逝去的表現,

不管是迂腐不實際又搞笑的傳統葬禮儀式上,

還是女兒回憶父親曾經的寵溺的溫暖思念,

又或者是電影末尾那種漫不經心卻在無意間勾出的不捨哀痛,

在在的強烈引起觀看者的共嗚,

這是一部很棒的台灣電影,

我個人認為,它甚至比"海角七號"還寓有深意,

(ps. 海角七號不錯笑,但至今仍不懂它"超好看"的點在哪裡...)

"父後七日"票房僅突破三千萬,雖然以國產電影來說,

這樣的成績夠亮眼了,但個人認為,這部電影值得更高票房,

因此,當時沒進戲院去看這部片,讓我此刻深深懊悔著....

 

 

在查詢"父後七日"這部片的相關資訊時,

看到一篇寫得很棒的心得,

版主尤其在我最無法感受到的那段哀傷心境描寫得非常寫實深刻,

是很值得一看的影評。

網址:http://odik.pixnet.net/blog/post/26969875

 

 

ps. 此文尚未寫完,但因走筆至此已清晨五點,我眼皮快蓋上了....

這幾天有事不在家,其餘來不及寫上的心得會在下星期回家後補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pan03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